你知道吗?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端午节能和别人说快乐吗)

小高 生活常识2 2023-07-11 21:25:01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你知道吗?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端午节能和别人说快乐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35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9分钟,

目录:

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当棕香味再次传来,我们又已经置身端午。


古书记载,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


从这一天起,天气燥热,虫蛇繁殖。


于是人们吃粽子、戴香包,饮雄黄、挂艾草、划龙舟......


用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来避开五毒,驱邪禳灾。


千百年来,我们沿用着先祖的智慧,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对先祖的思念。


五月初五是端午。除了吃粽子、挂艾叶、划龙舟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向亲朋好友传达祝福了。


但在端午节,我们表达真挚祝福的时候,只能说“端午安康”,却不能说“端午快乐”。至于原因,看完下面这几点,我们就都会明了。


01


不朽的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说起端午,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人就是屈原。我们也都下意识地认为,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屈原:


“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在屈原心中,家国大义无比重大。面对祖国被侵略,他心如刀割。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下,他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屈原,不仅仅是屈原,更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注定闪耀在历史的长河。即使过去千年万年,我们依旧会记得,这世上曾有一个人用生命爱了整个国,他的名字就叫“屈原”。


02


令人惋惜的伍子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李白《西施》


说到伍子胥,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提到西施,我们便会了然无心了。


西施是吴王夫差的宠妃,伍子胥则是夫差不可多得的良将。


伍子胥一心为国,当年越国大败时,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后来,伍子胥被谗言诬陷,夫差却信了,赐死了伍子胥。死后,他的尸体被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千年,但至今读来,仍觉得扼腕不已。所以很多人认为,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03


为父投江的曹娥


百善孝为先,世间至善莫过于至孝。


孝女曹娥,相传是东汉上虞人,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天,父亲溺于水中,数日没见到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着江号哭。


就这样过了17天,曹娥知道父亲回不来了,便在五月五日这天,也投江而死。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


后人为了纪念事父至孝的曹娥,便改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孝敬父母,天下的孩子们都在用心做。虽然比起父母的爱,我们永远都会做得不够,但父母能够安享晚年,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前有屈原,后有曹娥,说起端午节,注定有些沉重。


所以,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祭祀的日子,如果互祝快乐,确实不合适。


但斯人已逝,今人犹在。最好的时刻,永远是当下。不管是哪一天,都值得我们用最好的心态去度过。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所以,最好的事,现在就做;最想对谁说的祝福,现在就说。


安康代表着平安、吉祥、祥瑞,同样是种美好的祝福。所以,如果不能祝你“端午快乐!”,那我便祝你“端午安康!”。


愿你端起清闲,放下忧愁;


愿你端起健康,放下忙碌;


愿你端起幸福,放下难过;


愿你,脸上有灿烂的笑,眼中有斑斓的风景,心中有耀眼的光芒。走过半生,却依旧岁月悠扬。


不管何时何地,祝福都会因及时表达而美好。那今天,你这份端午的美好祝福送出去了吗?



端午节不可以说快乐吗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原因

导读:关于端午节送祝福,近年来突然兴起了一说新兴说法,那就是认为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其理由便是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并不算什么喜庆的日子,但端午节是否真的不可以说快乐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解读下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原因。


端午节


  端午节可以说快乐,端午节说安康或者快乐都可以。首先端午节的起源本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人们为了祛除邪祟,祈求幸福的节日。再者端午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其习俗也已发生变化,发展成人们团聚的佳节。


  关于端午节说快乐的各方观点


  1、说安康不说快乐是吹毛求疵


  广府民俗专家饶原生认为,端午节说安康、说快乐都没错,节日说什么样的祝福语,主要取决于对这个节日的需求,没有必要一刀切,一定要去说安康而不说快乐显得过于吹毛求疵。端午节与清明节不同,很少有人会把清明当做一个节日,更多的是当做一个节令,大家不会在清明时说节日快乐。但端午节在广府文化中自古就是喜庆的,多少年来,端午节上用的很多东西,包括用的纸,都是红色的。


  他还介绍,在广府文化中,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并不是很根深蒂固,端午节在广州纪念屈原的成分不是很多,在广东,端午节敬神的对象是水中的龙,大家过端午节都是开开心心的,赛龙舟、吃龙船饭。


  2、演变成愉快节日习惯祝快乐


  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遂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现在流传下来的端午习俗更多的说法是源于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节不互祝快乐互祝安康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这种节日氛围,在划龙舟竞赛、吃美味的粽子、和亲人朋友相聚中,演变成一个比较愉快的节日,大部分人也就习惯祝福快乐了。


  3、现在被赋予放松身心等意义


  中山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的王静波进一步解释,端午节最初是赋予了夏至这个节令的意义,后来在南北朝分裂之前,楚地开始流传屈原的传说,纪念屈原的意义也被赋予到了端午节里。而发展到现在,端午节又被赋予了现代节日放松身心等意义。王静波认为,在端午节这天说“节日快乐”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无论是古代节日还是现代节日,都有调节服务人们生活的作用。


端午节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乐的区别


1、端午安康的用法是不准确的,理应用“端午快乐”


  "安康"一词,在生活惯用上,一般用于祝福老年人的惯用语;而用于节日不分对象不论男女老幼,对普罗大众均祝安康,显得不伦不类。按传统的“端午快乐”较为适宜。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多数都与祭祀有关,例如春节、中秋节、冬至等等欢乐节日。端午节因赋予有祭祀内容而不能互道"快乐",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说法,它还窄化了端午节的形式和内容,并且无助于端午文化的传播。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2、安康是前提,快乐是期盼,这两个词在这个节日里都可以用,毋庸多虑


  仲富兰举例说,对于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已有学者引用唐玄宗《端午殿宴君臣》诗的序作了解释,其中写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这不是表明古人也在道一声“端午快乐”吗?“端午节有忧伤,有悲愤,但赛龙舟、撞蛋、挂香袋、包粽子、吃薄饼、猜灯谜、喝雄黄酒……这些都是让人快乐的。”仲富兰表示,安康是前提,快乐是期盼,这两个词在这个节日里都可以用,毋庸多虑。


端午节


  2021端午安康祝福语


  1、粽粽情深,端午呈祥,酝酿了很多祝福,代替不了那句最朴实的祝福一一祝你端午节幸福安康!


  2、艾叶又飘香,时间近端阳;低头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问候送心上;届时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尝一尝,瑞气满口香。


  3、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安康!


  4、蒲月端午杏儿黄,大街冷巷棕味香,我采三枝艾叶草,放你窗前随风扬。一枝辟邪保安康,二枝迎福纳吉利,三枝财源滚滚旺。收下吧!祝端午节安康!


  5、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条路 上多棵树。 有钱的时候莫忘路 有难的时候靠靠树。 幸福时候别迷路休息时候浇浇树。端午节安康!


  6、平安健康到,幸福甜蜜到,吉祥如意到,端午还未到,我的短信第一个到。小小短信送祝福:祝你端午节快乐!全家幸福安康!


  7、快乐日子,祝福多多,愿你端午节安康,好运粽在身边,幸福满舟围!


  8、端午节到了,短短的一条信息,带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谊,一份如意,一份温馨,一份守望,一份牵挂, 一份安康都给你。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不可以说快乐吗,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原因”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海韵教育丨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当粽香味再次传来,我们又已经置身端午。


  古书记载,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


  从这一天起,天气燥热,虫蛇繁殖。


  于是人们吃粽子、戴香包,饮雄黄、挂艾草、划龙舟......用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来避开五毒,驱邪禳灾。


  千百年来,我们沿用着先祖的智慧,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对先祖的思念。


  五月初五是端午。除了吃粽子、挂艾叶、划龙舟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向亲朋好友传达祝福了。


  但在端午节,我们表达真挚祝福的时候,只能说“端午安康”,却不能说“端午快乐”。至于原因,看完下面这几点,我们就都会明白了。


不朽的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说起端午,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人就是屈原。我们也都下意识地认为,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屈原:


  “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在屈原心中,家国大义无比重大。面对祖国被侵略,他心如刀割。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下,他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屈原,不仅仅是屈原,更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注定闪耀在历史的长河。即使过去千年万年,我们依旧会记得,这世上曾有一个人用生命爱了整个国,他的名字就叫“屈原”。




令人惋惜的伍子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李白《西施》


  说到伍子胥,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提到西施,我们便会了然无心了。


  西施是吴王夫差的宠妃,伍子胥则是夫差不可多得的良将。


  伍子胥一心为国,当年越国大败时,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后来,伍子胥被谗言诬陷,夫差却信了,赐死了伍子胥。死后,他的尸体被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千年,但至今读来,仍觉得扼腕不已。所以很多人认为,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为父投江的曹娥


  百善孝为先,世间至善莫过于至孝。


  孝女曹娥,相传是东汉上虞人,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天,父亲溺于水中,数日没见到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着江号哭。


  就这样过了17天,曹娥知道父亲回不来了,便在五月五日这天,也投江而死。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


  后人为了纪念事父至孝的曹娥,便改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孝敬父母,天下的孩子们都在用心做。虽然比起父母的爱,我们永远都会做得不够,但父母能够安享晚年,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前有屈原,后有曹娥,说起端午节,注定有些沉重。


  所以,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祭祀的日子,如果互祝快乐,确实不合适。


  但斯人已逝,今人犹在。最好的时刻,永远是当下。不管是哪一天,都值得我们用最好的心态去度过。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所以,最好的事,现在就做;最想对谁说的祝福,现在就说。


  安康代表着平安、吉祥、祥瑞,同样是种美好的祝福。所以,如果不能祝你“端午快乐!”,那我便祝你“端午安康!”。


愿你端起清闲,放下忧愁;


愿你端起健康,放下忙碌;


愿你端起幸福,放下难过;


  愿你,脸上有灿烂的笑,眼中有斑斓的风景,心中有耀眼的光芒。走过半生,却依旧岁月悠扬。


  不管何时何地,祝福都会因及时表达而美好。那么,就把这份端午的美好祝福送出去吧!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乐健康|粽子在屈原之前就有了,只能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吗……端午冷门知识点快来get

原标题:粽子在屈原之前就有了,只能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吗……端午冷门知识点快来get!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丽蓉


端午节临近,粽子都安排上了吗?关于这种传统节庆食品,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包粽子乃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但你是否知道,它其实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话说,粽叶不一定是鲜绿色最好。此外,端午是别名最多的传统节日,它的别名竟有二十多个!从前些年开始,网上开始流传一种说法,端午节要互道安康而不是节日快乐,是真的吗?关于端午的冷门知识点,一起来get!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粽子,又叫角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粽子了。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人们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这个说法,是由于南朝时期在书中说:“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前面说了,粽子实际上在屈原之前的春秋时期即有,但人们仍愿意相信这个传说并将其流传至今,这代表着大家的一种美好愿望,足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的感情。


粽叶不一定是鲜绿色最好


选购粽子时要注意,粽叶不一定是鲜绿色最好。粽叶的绿色主要是因为叶绿素,但叶绿素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色素,在高温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变成黄褐色。因此,粽叶从采摘下来,到包成粽子,再到储存运输,叶绿素很难保持鲜绿的颜色。


如果大家买的是熟粽子,那粽叶的颜色就更不可能保持鲜绿色了。所以,如果买到了鲜绿色粽叶的粽子反而要小心。因为,要想让粽叶的叶绿素不产生变化,就需要用一些特别的物质来为它们“护绿”,不法商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硫酸铜浸泡粽叶。人如果摄入了过多的铜离子,大量的铜积累在肝、肾脏和脑中,就可能引起动作失调和肝肾损害等症状。如果不法商贩使用的还是工业级的硫酸铜,更有可能含有汞、铅、镉等有害重金属杂质,对身体伤害更大。因此,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粽子,而且不要过分追求粽叶的鲜绿颜色。


南派粽子和北派粽子


我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粽子大体上可分为南派粽子和北派粽子。南派粽子通常以竹叶或荷叶为粽叶,用蛋黄、火腿、鲜肉等为馅料,口味是咸的。北派粽子通常以苇叶为粽叶,用红枣、豆沙等为馅料,口味是甜的。


吃粽子别贪多


不管是南派粽子还是北派粽子,热量都比较高。粽子是糯米做的,黏度高,吃多了不易消化。此外,蜜枣、豆沙馅儿之类的粽子,通常都太甜,糖分很高;肉粽的脂肪含量高,较为油腻。所以,吃粽子不要贪多。


粽子要加热后再吃


粽子要加热后再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难以消化。


这几点也要注意


这些人少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等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人:粽子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端午居然有这么多别名


端午是我国别名最多的传统节日。它的别名有二十多个,如端阳节、五月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粽子节、诗人节、屈原日、女儿节等等。端午节别名多,也说明了端午习俗起源的多样和庞杂。


端午不能快乐只能安康吗


从前些年开始,网上开始流传一种说法,端午节只能互道安康,而不是互祝节日快乐,原因之一是屈原在端午殉国,太过悲壮。


直接说结论,端午只能互道安康的说法没有什么历史依据。自古以来,端午就是佳节,过节人们理所当然可以快乐。如今端午节还是法定节假日,人们当然也可以享受节日的快乐。大过节的开开心心,互道安康当然好,互道快乐也没错!就别老想着去纠正别人啦!


(综合自央视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中国)


「端午节」凭什么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各位看官吃粽子了吗?


算同今早去祝别人端午节快乐又被人怼了……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写文之前先默念:修身、养性、不动怒。”







首先,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投江必然是谣言。农历五月初五在更早的时期便有了特殊的含义,详见《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


孟尝君田文的具体生年不详,但是孟尝君出使秦国是前299年,其出生时间显然应该更早。而屈原殉国是在前278年,至少也是孟尝君出生三十年以后的事情。而早在屈原辞世以前,人们就认为五月五日不详,甚至连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得扔了。对此,孟尝君他父亲田婴的解释是:


“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后世的许多著作也记载了这一观点,如《风俗通义》:“俗云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世说新语》:“胡广本姓黄,五月五日生,父母恶之,置瓮中投于江,胡翁问瓮中有儿啼,往取之,养为子。”


《论衡·四纬》:“讳举五月子。以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已举之,父母祸死。”


这里的“五月子”,特指的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至于为何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天生不详,应该是同古人观点中五月五日即“恶月恶日”有关。


《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




但是…… 真的就只是一个谐音问题这么简单吗?



有人可能想到了苏州地区的端午节纪念的并非是屈原自尽而是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亡于前484年,这个时间点确是在孟尝君出生以前的。不过,古越地也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认为端午赛龙舟是因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训练水军而来的。两者时间点相近,或许伍子胥被赐死还能品出些“不详”之意,但是勾践这里就丝毫看不出来不祥之兆了。




而且,再往前追溯,我们甚至能找到端午节纪念介子推。


我之前的文章还否定过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的观点,欢迎移步。


「寒食节」一场全国的“禁火”运动,真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吗?




东晋的陆翙在《邺中记》中云:“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火食,非也。”


而在汉朝末年曹操却在《明罚令》中写道:“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之推。”


冬至后百有五日恰是寒食节,可见介子推的死亡日期竟然可以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发生近两个月的变动,笔者甚至有些怀疑屈原和伍子胥究竟是不是亡于端午这一天。







关于端午的起源,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当中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民族祭龙。人们在这一天祭祀龙王以求夏天风调雨顺,但闻一多先生的考据认为五月五是吉日。同时期的民俗学家江绍原则认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诞生较晚,在其诞生之前,五月五正好代替了夏至的意义。古人认为夏至白昼渐短,阳气衰减是为不详。同时端午开始天气逐渐潮湿炎热容易滋生疾病,是以端午节需要攘毒避疫。




两种说法在大体上并没有什么相悖,江说正好可以作为闻说“五月五”为吉日的修正,而且可以补充祭龙的其他原因。因为夏至这天的天象是这样的:


……西方星座实在看不出个所以然,我们换成中国古代星宿:


这正好是东方苍龙七宿完全跃出地面的时候,而恰好另一个传统节日“龙抬头”的由来也是因为农历二月二与惊蛰节气相近,而惊蛰时分的天象则是龙头露出地面。






甚至,我们还可以通过宋代苏轼的《与朱鄂州书》来做进一步补充:


“夏中,其妻产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


古代又没有风扇空调,楚、吴、越三地又地处南方。夏日酷热潮湿,不但婴儿免疫力低下容易病故,母亲坐月子期间也很容易染病死亡。




到此为止,我们揭开了端午节的所有面纱,终于可以好好看看那一句“端午节不能说快乐”了。


自古以来,便未曾听说过什么“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言论。




《金瓶梅》:“正值五月端午佳节。春梅在西书院花亭上置了一桌酒席,和孙二娘、陈敬济吃雄黄酒,解粽欢娱。


李商隐《为安平公谢端午赐物状》:“伏以正阳令月,端午佳辰,渥泽合止於勋贤,锡赉宜先於戚属。”




哪里来的“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闻一多先生在《端节的历史教育》中写道,端午节原本是古人未能征服自然时求生的仪式,“仅仅求生的时代早过去了,端午这节日也早失去了意义。从越国到今天,应该是求怎样生得光荣的时代,如果我们还要让这节日存在,就得给它装进一个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义。”于是,屈原的死被借用来给端午节赋能,这虽然是一个谎言,但是显然撒谎的人却拥有无上的智慧,这谎言中有无限的真。









而到了今天,这种赋能的行为反倒不知道被哪里掀起来的怪风神话起来。


不是说端午不能纪念屈原不能纪念伍子胥不能说安康,而是当我们“只能纪念屈原只能纪念伍子胥只能说安康”的时候,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恰恰失掉了它的色彩。




儿童节的诞生,是为了纪念二战中利迪策惨案死难的无辜孩童,但不会有人要求“儿童节节哀”


春节的产生,我们的神话故事里讲述了多少先辈与年兽奋勇斗争最终将之战胜的故事,但不会有人认为年兽造成了灾难我们就不能“过年好”。


同理,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中,我们征服了南方恶劣的水土,把它改造成了鱼米之乡。我们的医护水平逐渐发达,盛夏生子的母亲不会因此而“母子皆毙”。我们不再生活于一个“民生之多艰”的旧社会,至少我们没有肺炎的担忧。而最大的不同是,年兽只是神话,而上面这些,却是我们一辈辈的先民创造出来的。


端午节,当不起一声“快乐”吗?




伍子胥不会在意,


三闾大夫也会快乐。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各位看官吃粽子了吗?


算同今早去祝别人端午节快乐又被人怼了……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写文之前先默念:修身、养性、不动怒。”







首先,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投江必然是谣言。农历五月初五在更早的时期便有了特殊的含义,详见《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


孟尝君田文的具体生年不详,但是孟尝君出使秦国是前299年,其出生时间显然应该更早。而屈原殉国是在前278年,至少也是孟尝君出生三十年以后的事情。而早在屈原辞世以前,人们就认为五月五日不详,甚至连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得扔了。对此,孟尝君他父亲田婴的解释是:


“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后世的许多著作也记载了这一观点,如《风俗通义》:“俗云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世说新语》:“胡广本姓黄,五月五日生,父母恶之,置瓮中投于江,胡翁问瓮中有儿啼,往取之,养为子。”


《论衡·四纬》:“讳举五月子。以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已举之,父母祸死。”


这里的“五月子”,特指的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至于为何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天生不详,应该是同古人观点中五月五日即“恶月恶日”有关。


《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




但是…… 真的就只是一个谐音问题这么简单吗?



有人可能想到了苏州地区的端午节纪念的并非是屈原自尽而是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亡于前484年,这个时间点确是在孟尝君出生以前的。不过,古越地也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认为端午赛龙舟是因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训练水军而来的。两者时间点相近,或许伍子胥被赐死还能品出些“不详”之意,但是勾践这里就丝毫看不出来不祥之兆了。




而且,再往前追溯,我们甚至能找到端午节纪念介子推。


我之前的文章还否定过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的观点,欢迎移步。


「寒食节」一场全国的“禁火”运动,真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吗?




东晋的陆翙在《邺中记》中云:“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火食,非也。”


而在汉朝末年曹操却在《明罚令》中写道:“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之推。”


冬至后百有五日恰是寒食节,可见介子推的死亡日期竟然可以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发生近两个月的变动,笔者甚至有些怀疑屈原和伍子胥究竟是不是亡于端午这一天。







关于端午的起源,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当中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民族祭龙。人们在这一天祭祀龙王以求夏天风调雨顺,但闻一多先生的考据认为五月五是吉日。同时期的民俗学家江绍原则认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诞生较晚,在其诞生之前,五月五正好代替了夏至的意义。古人认为夏至白昼渐短,阳气衰减是为不详。同时端午开始天气逐渐潮湿炎热容易滋生疾病,是以端午节需要攘毒避疫。




两种说法在大体上并没有什么相悖,江说正好可以作为闻说“五月五”为吉日的修正,而且可以补充祭龙的其他原因。因为夏至这天的天象是这样的:


……西方星座实在看不出个所以然,我们换成中国古代星宿:


这正好是东方苍龙七宿完全跃出地面的时候,而恰好另一个传统节日“龙抬头”的由来也是因为农历二月二与惊蛰节气相近,而惊蛰时分的天象则是龙头露出地面。






甚至,我们还可以通过宋代苏轼的《与朱鄂州书》来做进一步补充:


“夏中,其妻产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


古代又没有风扇空调,楚、吴、越三地又地处南方。夏日酷热潮湿,不但婴儿免疫力低下容易病故,母亲坐月子期间也很容易染病死亡。




到此为止,我们揭开了端午节的所有面纱,终于可以好好看看那一句“端午节不能说快乐”了。


自古以来,便未曾听说过什么“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言论。




《金瓶梅》:“正值五月端午佳节。春梅在西书院花亭上置了一桌酒席,和孙二娘、陈敬济吃雄黄酒,解粽欢娱。


李商隐《为安平公谢端午赐物状》:“伏以正阳令月,端午佳辰,渥泽合止於勋贤,锡赉宜先於戚属。”




哪里来的“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闻一多先生在《端节的历史教育》中写道,端午节原本是古人未能征服自然时求生的仪式,“仅仅求生的时代早过去了,端午这节日也早失去了意义。从越国到今天,应该是求怎样生得光荣的时代,如果我们还要让这节日存在,就得给它装进一个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义。”于是,屈原的死被借用来给端午节赋能,这虽然是一个谎言,但是显然撒谎的人却拥有无上的智慧,这谎言中有无限的真。









而到了今天,这种赋能的行为反倒不知道被哪里掀起来的怪风神话起来。


不是说端午不能纪念屈原不能纪念伍子胥不能说安康,而是当我们“只能纪念屈原只能纪念伍子胥只能说安康”的时候,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恰恰失掉了它的色彩。




儿童节的诞生,是为了纪念二战中利迪策惨案死难的无辜孩童,但不会有人要求“儿童节节哀”


春节的产生,我们的神话故事里讲述了多少先辈与年兽奋勇斗争最终将之战胜的故事,但不会有人认为年兽造成了灾难我们就不能“过年好”。


同理,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中,我们征服了南方恶劣的水土,把它改造成了鱼米之乡。我们的医护水平逐渐发达,盛夏生子的母亲不会因此而“母子皆毙”。我们不再生活于一个“民生之多艰”的旧社会,至少我们没有肺炎的担忧。而最大的不同是,年兽只是神话,而上面这些,却是我们一辈辈的先民创造出来的。


端午节,当不起一声“快乐”吗?




伍子胥不会在意,


三闾大夫也会快乐。


:

晚安 的含义(你知道“晚安”真正的含义吗?)

2021年送留娘糕的讲究(留娘糕必须二月上旬送吗)

如何申请教师调动(教师个人调动书面申请)

五一假期来历(五一节的来历故事50字)

韩国电视剧等级划分(韩国电影等级划分标准)

镀金的来源(镀金”一词的来历你知道吗?)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你知道吗?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端午节能和别人说快乐吗) http://www.jsxyy.com.cn/2669.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