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抱负的小故事是什么(曹操有抱负的小故事)

小高 生活常识2 2023-09-02 11:50:01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曹操有抱负的小故事是什么(曹操有抱负的小故事),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14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1分钟,

文章目录:

曹操的这首诗,把志向写得气壮山河,看了让人佩服

曹操是一个有多重面孔的人。他懂兵法,擅权谋,能治国,会写诗。诗里的曹操,也同样复杂。诗歌中既有浪漫,能胸怀宇宙天下,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建安十二年,曹操在碣石山写下《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诗现在也是年年入选初中课本。


这是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的景色。碣石山在今天,也许不如泰山、黄山出名,但在东汉末年,这里的地位却极为重要。古代帝王巡视天下,碣石山是必经之地。曹操在这个时候到碣石山,当然不是为了旅游。他刚刚打了一场胜仗,平定了乌桓。


乌桓是位于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汉武帝时期曾经臣属汉朝。但是,在汉朝数百年历史中,乌桓与汉朝的关系,有过多次起伏。


双方既有和平共处时期,也有兵戎相见的情况。东汉末年时,公孙瓒常与乌桓交战,乌桓就帮助袁绍,击败公孙瓒。所以,当曹操击败袁绍后,袁绍的儿子才会跑到乌桓投奔。


对于曹操而言,处于东北方的乌桓和袁家势力,如果不彻底铲除,必然会成为统一天下,澄清宇内的阻碍。曹操为此做了许多准备。他平定并州,开凿平虏、泉州两条水路,为征讨乌桓做后勤准备。


这场战役打得是非常精彩的。尤其是曹操任命张辽统帅军队,凭借较少的兵力,击败乌桓,并斩杀乌桓首领,史称“白马山之战”。其实,从官渡之战,到白马山之战,再到后来的赤壁之战,我们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时,兵力多少已经不的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曹操在写《观沧海》的时候,才会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从曹操的描写来看,当时已经到了秋风萧瑟的时候,但是碣石山上的树木却依然丰盛,大海也是波涛汹涌,十分辽阔。


在这种秋风中,依然有如此景色。这何尝不是说,曹操在天下乱世的萧瑟中,没有悲凉和怨愤,想要有一番所作所为的心态。乌桓被灭后,曹操基本就平定了北方。当然,曹操不会就此止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如果说上一句诗,曹操是完全写实的手法,这句话则是写虚,但这句话所表达的气象,却更进一层。太阳、月亮,还有那天上灿烂的银河星辰,好像是从大海中出来的那样,可见大海的包容。而曹操就想像大海一样,包容天下万物。这是另一种与普通生活不一样的美,却同样让人心醉。


这首词跟后来曹操写《短歌行》时,说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相似又有不同。前者是苍穹宇宙,后者更侧重人心。


当然,曹操虽然平定中国北方,但南方还是处于群雄并立的局面。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牢牢扎根江东,积极推进各种举措,麾下人才济济,又有民心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刘备虽然被打得像丧家之犬到处乱跑,但始终没有倒下。而且,在曹操写《观沧海》的同一年,刘备找到了诸葛亮。当时许多人都不明白刘备为何要对诸葛亮如此谦卑。赤壁一战,天下侧目。定鼎三分,群雄低头。诸葛亮成为传奇,他与刘备也成为后世的君臣典范。


除了孙权、刘备这两位曹操后来无法真正战胜的对手,张鲁、刘璋等人也势力颇强,况且西北又有马腾、马超父子率领西凉铁骑,在后方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放弃进攻。


但击败乌桓,仍然让曹操感到高兴。他在《观沧海》的最后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觉得自己内心十分高兴,所以,就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从诗人的所处的历史背景去解读诗词,对于初学者而言,有极大的帮助。


如果不懂“永王案”,就不知李白写《早发白帝城》的欢悦;如果不懂南宋的苟且偷生,就不懂一向清婉的李清照会写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每一首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曹操:为人奸诈,志向远大,才识非凡,堪称史上少有的乱世英雄

尽管《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多有丑化的笔墨,但总体上还是以正史《三国志》为依据来创作。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角色。然而从人性上来评判:他是一个奸诈贯穿一生的人,疑心很重,始终以我为中心,从来不把汉献帝放在心里,想杀人没商量!


(意象图)


世人评价曹操的功业,多是从他统一了北方,纵横驰骋天下,客观上消灭地方的军阀和割据势力,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也实行了一个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屯田制,让百姓得了暂时的休养生息。但心中一直有一个不臣之心,也一直想称帝,只不过碍于当时的形势没有实现罢了。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意象图)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曹操在逃跑的路上,因疑心过重,枉杀了世交朋友吕伯奢全家。与他一同逃走的陈宫直接被他的一句话惊吓住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随口而出的心里话,让陈宫敏锐感到了这次逃走跟错了人!曹操,不是一个可以交心的人,他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人!天下人都敢负,难道会在乎朋友,同事的性命吗?所以,陈宫宁愿跟着没有多少智谋的吕布混,也不屑与曹操为伍共事了。


曹操为了稳住缺乏粮食的军心,让粮官小斗放粮,出了乱子,又果断地斩了粮官。名曰“借头”,人人都有一个头,你借了人家的头,人家还能活吗?况且,鬼主意也是你出的,与粮官有何干系?曹操,为了怕身边的下人谋害他,故意放出话来,会梦中杀人。跟了多年的下人见被子落在地上,慌忙为他盖上——下人怎么会想到这是曹操故意做的,曹操挥刀斩了下人。全然不顾人家的忠心耿耿。过了后,当下众多的下人的面大哭,还厚葬了死者。把人家的命当成儿戏。


(意象图)


对下人如此,对待超过他智识的人也是如此,发现杨修早己猜透了他的心,又见杨修涉及到家族、世子的选立,对杨修的不信任上升了,全然不顾杨修的才能,把杨修斩了。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奸雄,但是有两个人他终其一生都没有辜负过他们。一个是曹操帐下顶级谋士,有鬼才之称的郭嘉郭奉孝,另一个就是义薄云天的五虎上将关羽。其实非也,郭嘉忠心,又死得早,自然曹操在危难之际想到他,如果天下承平,郭嘉能否活命就不好说了。至于放走关羽,完全是为了做给天下人看到,显示他的仁义、厚士而已。


曹操的疑心重,跟出身宦官之家有关,也跟他天生的本性有关。曹操,是不会把你真心当朋友的,也许和你称兄道弟,也许在一念之间,就把你斩了。刘备,是个很机警的人,“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便看清了曹操的真面目,设计逃出京城。


曹操色心很重,打仗之暇,也不会忘了满城中找妓女寻欢,并且喜欢要人家的老婆,有一种天生的征服欲。有人说,对于大人物来说,贪点色,找个女的,还不是小事一桩嘛,其实非也。色欲盛者,大多是私心重之人,私心重者大凡以我为中心,不会以国家、社稷为中心,心中的格局永远大不了。所以,曹操在临死之时,想的不是军国大事,而是把女人们看得很重,死了也要让她们为他守灵。曹操的心胸格局高下,在临死时展露无遗!


(意象图)


曹操,所谓的“唯贤是举”,只是一个聚拢天下英才的策略。这个“才”必须为他所用,必须听命于他,否则的话,要你小命商量!他不会计较,也不会后悔错人的。顶多,哭你两声,也是当着众人的面哭,表演一下,让人知道的仁慈。这个人会让很多有才识的大臣们看不透。说到底,是一个无赖般的人,不会按常理出牌,想探试你,也只是一眨眼功夫他的策略就来了。与你会很好,但你得以他为中心,为他尽死力,但是只要有一线的反意,有一丝的不爽,你就入了他的别册。他会时时提防着你!曹操,对反对他称帝的大臣心中很是反感。只要反对他,对不起,早晚会让你下地狱。


对文臣,曹操是提防着用着,用着也惩办着,反正要以他为中心。对于将才,他一直设法用着。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势,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在冷兵器时代,没有这样冲锋陷阵的武将是不成的。曹操比谁都明白,他的脑子机灵的得,笼络武将是他的那手好戏。


没有实权的汉献帝一直生活在恐怖里,妻子和孩子的生命更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尊严!也许,曹操的功劳很大,但是这样的人人性不可爱——以我为中心的人,怎么会有真心的朋友呢?还有,曹操害死了“神医”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损失,也是很不得人心的。曹操,蔑视人性,看轻天下之人,视人为“鼠辈”,此等之奸雄,世所罕见。我们不否认曹操的才能和能力,但是我们也要看清他的阴暗的内心世界。不能因为他有所谓的不世之功,就称颂他为完人;也不能因为他有过失,我们就否定他。对于一般人而言,只要认清楚曹操的人性就可以了,不过结交此等以我为中心的人为朋友,也就够了!


(意象图)


千百年来,曹操,一直是当做小丑的形象出在戏台上了,出现人们的谈资中的,不是百姓大众故意丑化他,咒骂他,而是他的那股子斩人如麻的野心,深深地震惊了世人……如果你的身边出现类似曹操一类的人,还是小心为好!这样的人是不在乎你的,你同他交心太难了!喜欢抬杠,争论的读者朋友,我不同意你争辩——那是很没有意思的。毕竟,人的思想很难统一,尤其是成年人的思想,业已定形,很难受外界影响的,况且对于曹操这样人性极其复杂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分析得透彻的。笔者也不过是一孔之见罢了。对矣,非矣,权当谈资,并无深意耳!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201、曹操远征乌桓统一北方



乌桓,也叫乌丸,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汉末的时候,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被称为三郡乌桓,首领叫蹋顿。


蹋顿骁勇善战,才略过人,与袁绍关系密切,曾经协助袁绍击败了公孙瓒。袁熙、袁尚兄弟投奔乌桓之后,蹋顿打着为袁氏收复失地的旗号,多次袭击边境,劫走幽州百姓十多万户。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曹操决定远征乌桓。


《三国志》记载,公元207年,曹操出兵乌桓,准备消灭蹋顿和袁氏兄弟。众将纷纷反对,他们认为,袁氏兄弟已是逃亡之人,没有必要再去追杀;乌桓路途遥远,地形复杂,大军出动难有胜算;刘备此时已经南下投靠了刘表,担心他们联合起来,乘机袭击许县。众将的说法不无道理,但他们只是看到了局部,只有郭嘉一人赞同北伐。


郭嘉认为,曹操已经占据了北方,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南下进军江南。如果大军南下,袁氏兄弟势必借助乌桓的力量,在背后捣乱,所以应该尽早除掉,解除后顾之忧。而刘表不是能成大事之人,又对刘备不放心,是不会联合攻打许县的。郭嘉是从战略全局考虑的,所以智高一筹。曹操对郭嘉很是赞赏。


曹操率大军北伐,到达无终县,无终县在今蓟县一带。当时正值夏天雨季,沿海地区地势低洼,道路泥泞不能通行,敌人把守险要地段,曹军道路不熟,不能前进。曹操无计可施,心中焦虑,忽然想到,此地有个出名的义士,名叫田畴,急忙派人去请他。


田畴,是本地无终县人,素有忠义之名,曾经是幽州牧刘虞的属下。刘虞死后,田畴不愿归附公孙瓒,率领宗族成员和宾客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中,找一块平地建房居住,开荒种田,百姓纷纷前来归附,几年时间达到五千多户。田畴把这些人治理得井然有序,大家和睦相处。袁绍多次请他出山做官,还授予他将军印。田畴不为所动,婉言谢绝。袁绍死后,袁尚又来请他,田畴始终不肯答应。


曹操早就听说过田畴大名,这次大军经过无终,马上派使者去请田畴。田畴欣然答应,立即让手下赶快收拾行装。手下人不理解,问:“当初袁公仰慕您,派使者来了五次,您都不答应;现在曹公的使者只来了一次,您就迫不及待地前去归顺,这是为什么呢?”田畴笑着说:“这不是你们能够明白的。”


田畴到了曹营,立即献上一计,说:“从无终到乌桓的这条道路,每到夏秋两季,就积水难行。我知道还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乌桓,那条路久已断绝,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可以悄悄调转进军方向,从小路进兵,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曹操大喜,依计而行。


曹操命人在路旁竖起一块木牌,上面写道:“现在道路不通,暂且等到秋冬季节,再行进军。”然后,率军回撤。敌人的侦察兵见了,回去报告。蹋顿真的以为曹军撤离了,因而放松了戒备。


曹操欺骗了敌人,就让田畴当向导,引导大军,翻越徐无山,出卢龙塞,隐蔽行军五百余里,直捣乌桓老巢柳城,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以南。


曹操的奇袭很有成效,大军距离柳城不到二百里时,乌桓人才发现,顿时慌了手脚,乱作一团。蹋顿和袁氏兄弟,仓促集结数万骑兵,向西迎敌。两军在白狼山迎头相撞,随即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


白狼山之战,既是遭遇战,也是大决战,对双方来说,都是生死攸关。当时的形势,对曹军并不利。曹军经过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很大,特别是重装备的步兵主力落在后面,前面的骑兵不如乌桓骑兵多。然而,曹军骑兵人人心里都很明白,他们没有退路,如果战败,只能是死路一条,因而人人不惧生死,奋勇向前。而乌桓骑兵,见敌军骤至,仓促上阵,人人内心恐慌,战斗力大打折扣,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曹操登上白狼山,见乌桓骑兵漫山遍野,人多势众,但军阵不整,阵形松散,于是当机立断,下令攻击。曹操把指挥作战的麾旗授予张辽,命他全权指挥。


张辽不愧是魏国名将,有勇有谋,所向无敌。他打着曹操的麾旗,一马当先,勇闯敌阵,直扑蹋顿,一刀将蹋顿斩于马下。曹军将领徐晃、张郃、史涣、曹纯等人,都是勇冠三军,如狼似虎,士兵们也是个个拼命,一时间,军心大振,杀声震天,锐不可挡。乌桓骑兵见首领被杀,群龙无首,纷纷溃散逃命。


白狼山大捷之后,曹军马不停蹄,乘胜进军,攻占了柳城,投降者达二十多万人。袁尚、袁熙兄弟落荒而逃,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去了。


有人建议曹操,乘胜征伐公孙康,活捉袁氏兄弟。曹操却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氏兄弟,我如果去攻打,他们就会合力抵抗;我如果撤军,他们就会自相残杀。等着吧,公孙康会把袁氏兄弟的首级送来的。”果然,曹操从柳城撤兵不久,公孙康就杀了袁尚、袁熙,把他们的脑袋献给了曹操。


平定了三郡乌桓,曹操就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在得胜回师途中,登上碣石山,观望沧海,他的心情,就像大海一样难以平静,于是写下了著名的《观沧海》一诗。曹操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都融汇到诗歌里面,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表达了他统一国家的英雄情怀和远大志向。


曹操用了十几年时间,统一了中国北方。此时,他心潮澎湃,踌躇满志,随即向江南进军,企图占领南方,恢复国家统一。可没有想到,赤壁大战的烈火,把他烧得焦头烂额,统一天下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本文标题和网址,转载请注明来源】曹操有抱负的小故事是什么(曹操有抱负的小故事) http://www.jsxyy.com.cn/6511.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9月02日 星期六